27国开会讨论对华问题,禁止携带手机入场,为何对中国疑神疑鬼?

27国开会讨论对华问题,禁止携带手机入场,为何对中国疑神疑鬼?

欧盟27国开会讨论减少对中国依赖,对中国疑神疑鬼最终未能达成共识,德国明确表态,拒绝与中国“脱钩”。与中国加强合作,才是欧盟唯一的出路。

据法新社消息,在近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,27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专门就对华关系进行了战略性讨论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场闭门会议要求各国领导人不得携带手机入场,原因是担心讨论的内容被泄露。可惜,欧盟内部基本上没有达成任何共识。

不过据媒体透露,在会议期间,各国领导人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,凸显了对中国的不信任。欧盟之所以对中国疑神疑鬼,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。第一,俄乌冲突让欧洲陷入了极度恐慌,这种恐慌情绪蔓延到了中欧关系,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。在欧盟部分国家看来,欧盟这次之所以会成为除乌克兰外最大的受害者,主要还是因为对俄罗斯能源过度依赖。所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,他们开始担心中美摊牌,欧盟是否也会因为在经济上对中国过于依赖,而再次遭受重创。所以他们认为提前减少对华依赖,才能确保自身的战略安全。

然而事实上,欧盟这次之所以会成为俄乌冲突中第二大受害者,并不是过于依赖俄罗斯能源,而是不具备战略自主。欧盟若不是靠着俄罗斯长期输送廉价能源,也不会有如今的经济地位,继续维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,才是最符合欧盟自身利益的抉择。与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同样如此,中欧合作将互利共赢,欧盟依靠庞大的中国市场,近些年来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。欧盟非但不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,却始终将中俄视为威胁。如果欧盟无法获得俄罗斯的廉价能源,也彻底远离中国市场,欧盟的经济一定会陷入崩溃。所以欧盟讨论与华“脱钩”,无异于自掘坟墓。

第二,意识形态作祟。近些年来,美国不断在欧洲宣扬所谓的“价值观”,致使欧盟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逐渐脱离实际。在欧盟部分成员国看来,中国与西方在体制上存在巨大差异,再加上美国长期宣扬所谓的“中国威胁论”,致使欧盟部分成员国热衷于意识形态斗争,并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。

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,中欧关系才长期处于政冷经热的状态,而且政治上的不稳定也给经济合作带来了不少阻碍,例如去年欧盟单方面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。不过从会后欧盟内部并没有达成共识可以看出,并非所有成员国,都赞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。

在欧盟内部,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大阵营。一个阵营来自东欧,这些国家由于与俄罗斯常年交恶,所以在安全议题上更需要美国的帮助,所以在欧盟内部更加亲美,为了讨好美国也经常不惜得罪中国,例如此前被中国狠狠教训的立陶宛。当然也有例外,比如东欧国家就是匈牙利。另一个阵营来自老欧洲,尤其是在欧盟内部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国家,例如德意法三国。这几个国家更希望欧盟能够保持战略自主,推动欧盟成为世界独立的一极。

所以尽管欧盟内部有着一股不小的反华势力,但真正具有话语权的欧盟成员国对华态度也仍然相对理性,尤其是德国。据悉,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参加完欧盟领导人峰会后,随即表示自己将访问中国,并且在赶赴中国之前,就中资入股德国汉堡港一事,硬刚国内经济部、内政部等6大部门,为中企参与港口建设开绿灯。这其实就是朔尔茨在向中国主动示好,以期访华之旅能够达成更多实质性的成果。

其实对于整个欧盟来说,与中国加强合作,才是他们最理智的选择。当前美国挑起俄乌冲突,吸欧盟血的阴谋已经完全暴露,如果欧盟不及时选择自救,反而要与中国“脱钩”,欧盟最终必然会沦为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牺牲品。而与中国合作,不但能够实现互利共赢,而且还能够更好地走战略自主道路。

对于中国来说,也乐于见到欧盟强大,成为世界一极。因为只有这样,中国才能更好地打破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。届时,美国围堵中国的阴谋将彻底破产,无论是在地缘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,当摆脱了美国的桎梏,中国的发展将令世界瞩目。而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高速,作为重要贸易伙伴的欧盟,得到的发展红利也将越来越多。

评论已关闭。